在现代外科领域,生物化学犹如一座坚实的基石,为手术的精准实施、患者的术后康复以及疾病的深入认知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撑。
生物化学知识对于外科手术的术前评估有着重要意义,通过对患者血液中各种生化指标的检测,如肝肾功能、血糖、血脂等,可以清晰了解患者身体的代谢状态和器官功能,肝功能指标中的谷丙转氨酶、谷草转氨酶等升高,提示可能存在肝脏损伤,外科医生在制定手术方案时就需要格外谨慎,考虑手术对肝脏功能的进一步影响以及如何采取措施保护肝脏,血糖水平的异常也不容忽视,高血糖患者术后伤口愈合延迟、感染风险增加,外科医生需要在术前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,这就需要依据生物化学中糖代谢的原理,调整患者的饮食、药物治疗等。
在手术过程中,生物化学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,手术器械的消毒与灭菌涉及到化学原理,确保手术环境的无菌至关重要,术中使用的各种药物,如麻醉药、止血药等,其作用机制都与生物化学密切相关,麻醉药通过作用于神经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,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,从而实现麻醉效果,止血药则是通过促进凝血因子的激活、血小板的聚集等生化过程来达到止血目的。
术后的康复阶段,生物化学知识更是助力患者恢复健康的有力武器,了解蛋白质代谢对于指导患者的营养支持十分关键,术后患者身体处于应激状态,蛋白质分解增加,此时需要合理补充蛋白质,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,依据生物化学中蛋白质合成的途径,给予患者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或进行肠内、肠外营养支持,有助于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,监测患者血液中的炎症因子等生化指标变化,能及时发现术后可能出现的感染等并发症,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。
生物化学在外科领域还为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,随着对肿瘤细胞生物化学特性的深入研究,发现了许多肿瘤相关的生物标志物,如某些特定的蛋白质、核酸等,这些标志物可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、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,基于这些生物标志物,外科医生可以更精准地制定肿瘤手术方案,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,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。
生物化学与外科手术紧密相连,它贯穿于外科治疗的全过程,是外科医生手中不可或缺的有力工具,不断推动着外科医学向更高水平发展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