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炎炎夏日的午后,一颗颗鲜红欲滴的荔枝仿佛是自然界的甜蜜馈赠,诱人垂涎,作为医院的外科医生,我必须提醒大家,这看似无害的水果背后,却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健康风险——“荔枝病”。
问题: 荔枝为何会引发“荔枝病”?其医学机制是什么?
回答: 荔枝病,实则是一种因过量食用新鲜荔枝导致的急性低血糖症,这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,因为荔枝本身富含果糖和葡萄糖,为何反而会让人低血糖呢?关键在于荔枝中含有两种物质——次甘氨酸A和α-亚甲基丙氨酸,它们在特定条件下能降低血糖水平,当人体短时间内摄入大量荔枝,尤其是空腹时,这些物质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,导致血糖急剧下降,出现头晕、乏力、心慌甚至抽搐、昏迷等低血糖症状。
对于外科患者而言,尤其是糖尿病、低血压或心血管疾病患者,更需警惕“荔枝病”的潜在威胁,一旦发生,轻则需紧急就医补充葡萄糖治疗,重则可能危及生命,需进行紧急手术干预以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等并发症。
享受荔枝美味的同时,务必适量食用,避免空腹大量进食,对于高风险人群,建议先少量尝试,并随时监测身体反应,一旦感觉不适,应立即就医,切勿延误治疗时机。
在这个甜蜜与风险并存的季节里,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每一份自然的馈赠,让健康与美味同行。
添加新评论